新研究開啟有性繁殖物種“處女生殖”的先鋒

 二維碼
發(fā)表時間:2023-08-01 15:03

科學家們**成功地在一種通常有性繁殖的動物——黑腹果蠅——身上實現(xiàn)了單性生殖。一旦這種果蠅被誘導,這種能力就會代代相傳:如果周圍有雄性,它的后代可以有性繁殖,如果周圍沒有雄性,它可以通過處女生殖。

對大多數(shù)動物來說,繁殖是有性的——雌性的卵子與雄性的精子受精。處女生殖,或孤雌生殖,是指卵子在沒有精子受精的情況下發(fā)育成胚胎的過程——不需要雄性。處女生育的后代并不完全是母親的克隆體,但在基因上非常相似,而且總是女性。

劍橋大學研究員、該論文的**作者Alexis Sperling博士說:“我們是**個證明你可以在動物身上進行處女生育的人——看到一只處女果蠅產(chǎn)生一個能夠發(fā)育到成年的胚胎,然后重復這個過程,這是非常令人興奮的。在我們的基因改造果蠅中,雌性果蠅等待找到雄性果蠅的時間有一半——大約40——但后來放棄了,繼續(xù)進行處女生育。

在實驗中,只有1-2%具有單性生殖能力的第二代雌性果蠅產(chǎn)生了后代,而且這種情況只發(fā)生在沒有雄性果蠅的情況下。當有雄性時,雌性以正常的方式交配和繁殖。

轉(zhuǎn)向處女生育可能是一種生存策略:一次性的處女生育有助于物種的延續(xù)。這項研究發(fā)表在今天的《Current Biology》雜志上。

為了獲得他們的結果,研究人員首先對另一種果蠅的兩株基因組進行了測序,這種果蠅被稱為黃斑果蠅(Drosophila mercatorum)。一種需要雄性繁殖,另一種只需要處女生育。他們確定了果蠅在沒有父親的情況下繁殖時,哪些基因是開啟的,哪些是關閉的。

研究人員在紅腹果蠅中發(fā)現(xiàn)了與單性生殖能力相關的候選基因,然后改變了他們認為是模型果蠅——黑腹果蠅——的相應基因。這招奏效了:黑腹果蠅突然獲得了處女生育的能力。

這項研究涉及22萬只未交配的果蠅,耗時6年完成。

這一發(fā)現(xiàn)的關鍵在于,這項研究是在黑腹果蠅身上完成的——研究人員說,在任何其他動物身上都是非常困難的。100多年來,這種果蠅一直是遺傳學研究的模式生物,人們對它的基因非常了解。

Sperling在遺傳學系進行了這項研究,最近他搬到了劍橋作物科學中心,研究作物害蟲,并希望最終能研究為什么昆蟲的處女生育可能變得越來越普遍,特別是在害蟲物種中。

如果在害蟲中繼續(xù)存在單性生殖的選擇壓力,這似乎是存在的,它最終將導致它們只以這種方式繁殖。這可能會成為農(nóng)業(yè)的一個真正問題,因為雌性只繁殖雌性,所以它們的傳播能力會加倍。

一些產(chǎn)卵動物的雌性——包括鳥類、蜥蜴和蛇——可以在沒有雄性的情況下自然地改變生育方式。但是,在正常有性繁殖的動物中,處女生育是罕見的,通常只在動物園的動物中觀察到,而且通常發(fā)生在雌性被隔離很長一段時間并且?guī)缀鯖]有希望找到配偶的情況下。

本網(wǎng)站所有轉(zhuǎn)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轉(zhuǎn)載內(nèi)容不代表本站立場。不希望被轉(zhuǎn)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


相關閱讀
最新動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