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sbian干細胞專用培養基,可助力生物技術發展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23-02-23 16:44

克隆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多莉就是例子。它是利用生物技術,由無性生殖產生于原個體,有著完全相同基因組織后代的過程,科學家把人工遺傳操作動物繁殖的過程叫做克隆,這門生物技術叫克隆技術,含義其實就是無性繁殖。

這種技術帶來的好處有很多,比如在農業方面,人們可以利用該技術培育出大量,具有抗旱、抗倒伏、抗病蟲害的優質品種,大大提升了糧食產量;在物種保護方面、醫學方面,克隆技術也都有著一定的價值。

但同時,這種技術也是一把雙刃劍,存在好處的同時,也存在諸多弊端,所以,一直以來克隆技術在科學界都有著極大的爭議,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

提到克隆技術的出現,我們還要從1952年說起,當時一位美國的科學家,無意間發現了一種細菌,一個細胞就能分身出很多個,隨后美國科學家就成功克隆出小蝌蚪,克隆技術也就逐漸出現在大眾視野。

或許很多人不知道克隆小蝌蚪,但你一定知道克隆羊多莉,多莉可以說是當年火遍全網的“大網紅”,然而“創造”出多莉的艱難,也只有科學家們自己知道。

克隆技術發展幾十年,為何從不克隆人?

在研究克隆技術的幾十年時間里,科學家們經歷了3個階段,**個階段,是微生物克隆時期,也就是最初所發現的細菌分身,復制出成千上萬個和它一樣的細菌。

第二個階段是生物技術克隆時期,能夠使用DNA進行克隆;第三個階段就是動物克隆時期,科學家只需要一個細胞,就能克隆出一個動物,這也證明了克隆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

1997年誕生的“多莉”,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當時,多莉還被編寫進了初中的生物課本,不知道你還有沒有印象。

當時人們對克隆技術充滿信心,并相信在未來,克隆技術一定能給醫療技術帶來福音,但事實并非如人所愿,因為克隆羊多莉的出現,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簡單,別看克隆技術已經發展了幾十年,但它仍舊存在很大的不穩定性。

據了解,克隆羊多莉曾經進行了277次實驗,卻只得到了29個胚胎,最后只存活下來一個,這樣的數據比例,可想而知多莉能夠出生,有多么的不易。

并且,多莉的一生只有正常綿羊的一半,因為在2002年的時候,獸醫檢查發現多莉患有嚴重的進行性肺病,這在當時是一種不治之癥,隨后研究人員選擇對多莉實施了安樂死。

多莉的早夭再一次引起了人們對克隆技術的擔憂,畢竟多莉的這種情況,反映出了克隆技術還處于一個稚嫩階段,隨后克隆技術好像是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直到2013年,日本理化研究所的科學家,借助用克隆動物培育克隆動物的“再克隆”技術,成功利用一只實驗鼠,培育出26代,共計598只實驗鼠。

并且這些實驗鼠都很健康,繁殖能力以及壽命,都和一般實驗鼠沒有差別。那是不是意味著克隆技術已經足夠成熟了?

未來某一天克隆人會實現嗎?

既然取得了重大突破,為什么科學家仍然不愿意選擇“克隆人”?甚至,現在克隆技術都很少被提及,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2005年,在《聯合國關于人類克隆宣言》中,所有國家的意見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反對克隆人技術。

首先,人們認為,克隆人技術違反了人類的尊嚴和保護人類生命的原則,這一做法不人道也不符合倫理。

其次,克隆技術是不能隨意濫用的,就算是克隆動物,也需要獲得申請,如果將來真的出現克隆人,試想一下世界會變成什么樣,會帶來哪些負面的影響?

再者,克隆技術只是單純的在生理上進行復制,大腦思維是沒有辦法復制的,所以,就算是克隆出來一個人,他的記憶、思維意識也都是全新的,即便是把愛因斯坦克隆出來,它他也未必會有驚人的創造力。

但這也并不會阻止克隆技術的發展,畢竟在研究性、治療性方面,克隆技術還是能夠為人類醫療領域,帶來突破性的發展。

好物推薦:

Ausbian干細胞專用培養基,是在含微量胎牛血清的基礎培養基中,通過添加一種人永生化干細胞系的條件培養基混合組成,是一款即用型完全培養基。

干細胞培養基.png

此款培養基含有多種促進細胞增殖的生長因子,及干細胞分化抑制因子等,以達到促進干細胞增殖、抑制干細胞分化及維持干細胞表型,增加干細胞的傳代次數的作用。因此廣泛支持多種人及動物的胚胎干細胞、間充質干細胞及各種組織來源的成體干細胞的培養。

Ausbian干細胞專用培養基經技術團隊精心優化,通過多輪實驗驗證,可維持包括人成體干細胞、人間充質干細胞等各種類型干細胞良好的增殖速率,與其他干細胞培養相比,使用Ausbian干細胞專用培養基的細胞,可傳代次數更多、狀態更穩定。


相關閱讀
最新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