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激素受體調節劑雷洛昔芬治療SARS-CoV-2感染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22-11-23 14:18作者:締一生物

  由于新型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征冠狀病毒2 (SARS-CoV-2)引起的2019冠狀病毒病(COVID-19)大流行,有必要制定策略確定預防和治療候選藥物,以便進入快速臨床開發。尤其如此,考慮到不確定性引起的免疫記憶的耐力前兩感染或疫苗,并考慮到根除SARS-CoV-2可能具有挑戰性的到達,由于病毒的攻擊速度,這將要求疫苗異常高的保護。在這里,作者展示了雷洛昔芬,一種具有抗炎和抗病毒特性的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如何成為一種有吸引力的候選藥物,進入臨床試驗,以測試其在COVID-19患者早期治療的療效。

  2019年12月,一種新型冠狀病毒——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冠狀病毒2型(SARS-CoV-2)在中國武漢暴發,引發公共衛生危機,并迅速蔓延全球,引起普遍關注。2020年2月11日,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將這種疾病命名為COVID-19;中國政府采取嚴厲措施,控制以非典型肺炎為特征的疫情發展。歐洲和世界各地也采取了類似的措施。COVID-19的常見癥狀包括發燒、喉嚨痛、疲勞、咳嗽、呼吸短促和呼吸困難,這些癥狀最終可能發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并累及其他系統/器官,也容易感染COVID-19,在最嚴重的病例中甚至死亡。約80%的患者病情輕至中度,14%病情嚴重,6%病情危急(即出現呼吸衰竭、敗血性休克和/或多器官功能障礙/衰竭)。

  冠狀病毒是屬于冠狀病毒科的一個大病毒家族。已知在人類中傳播的冠狀病毒數量有限,廣泛導致輕微感染,是相對無害的人類呼吸道病原體。罪魁禍首病毒屬于導致2002年SARS和2012年中東呼吸綜合征(MERS)爆發的冠狀病毒家族。**例已知的SARS-CoV病例于2002年11月發生在中國佛山,并于2003年2月在中國大陸出現新病例。中東呼吸綜合征冠狀病毒于2012年6月在沙特阿拉伯**出現。這些事件表明,絕不能低估冠狀病毒的威脅,必須提高對這些病毒、它們的復制以及與宿主的相互作用的認識,主要目標是開發新的藥理學治療方法和疫苗。

  對SARS-CoV-2感染患者的流行病學、臨床特征和轉歸的調查表明,感染可導致與已知SARS-CoV類似的嚴重呼吸道疾病的聚集性。人類感染SARS-CoV-2的癥狀通常是發熱、乏力、干咳和呼吸困難。值得注意的,相當大比例的COVID-19情況下迅速進步嚴重和關鍵的臨床狀況,在急性肺損傷(ALI), ARDS,和肺水腫是最常見的并發癥在大量住院的需要補充氧氣,侵入性和非侵入性機械通氣,甚至,在非常少的情況下,體外膜氧合。

  SERM在COVID-19方面的潛在活動

  在這種情況下,迫切需要新的戰略來治療和阻止疾病的傳播,或減輕COVID-19對患者和國家衛生系統的影響。具體地說,他們應該瞄準:(1)防止輕度患者COVID-19進展嚴重/重要疾病,(2)從高度復雜的病人的負擔,緩解醫院和(3)縮短病毒傳染的時候為了抑制個人傳染性和減少二次病例的平均數量。盡管對COVID-19的知識和理解正在迅速發展,支持性醫療護理也在迅速發展,但擬議的治療方法的實際療效仍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這一事實主要是由于從小的、不受控制的試驗、觀察性研究和案例研究中積累的數據,這些數據大多來自中國最初的疫情,受到一些偏見、強烈的背景噪聲和一長列混雜因素的影響。無論如何,由于迫切需要有效的治療,一些具有可變靶標的藥物已經并繼續被提議用于治療全球范圍內的COVID-19重癥或輕至中度患者,即使迄今為止,全身皮質類固醇治療和重癥監護生命支持療法是降低COVID-19危重患者死亡率的**有效治療方法。針對非危急情況的治療可能與公共衛生保健有關,以滿足大量需要特殊治療支持的患者的醫療需求。一些抗病毒藥物被提議作為治療COVID-19的潛在有效療法,其中一些藥物進行了測試,因為它們對其他冠狀病毒(如中東呼吸綜合征冠狀病毒和sars冠狀病毒)的早期有益作用。相比之下,其他一些藥物在體外臨床前研究中顯示了良好的結果,其中包括幾種抗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蛋白酶抑制劑,包括洛匹那,達魯那韋cobicistat,一種廣譜病毒RNA聚合酶抑制劑,法韋匹那韋和瑞德西韋。特別是,瑞德西韋已被FDA批準用于緊急治療疑似或實驗室確診的成人和住院和患有嚴重疾病的兒童COVID-19,并于去年7月獲得EMA的1年有條件上市批準。然而,這些藥物在COVID-19患者中已證實的抗病毒療效通常因其在肺部的低生物利用度而受到限制,且由于有限的隨機療效臨床試驗,其臨床療效仍存在爭議,目前還沒有結論性結果。


相關閱讀
最新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