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CRISPR-Cas系統具備反式切割pre-crRNA活性并開發簡化版核酸檢測工具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24-12-24 17:27

2024年12月16日,生命科學學院劉亮教授團隊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期刊上在線發表了題為“DNA target binding-induced pre-crRNA processing in type II and V CRISPR-Cas systems”的研究論文,**揭示了靶標核酸的結合能夠激活CRISPR-Cas系統效應蛋白對pre-crRNA的反式切割活性,并基于該特性開發了一種新型核酸檢測方法。尤為重要的是,該研究**證實了CRISPR-Cas12a系統在體內結合靶標DNA后能夠反式切割pre-crRNA間隔區,這對基于Cas12a的基因編輯工具的開發具有深遠影響。


CRISPR-Cas系統是源自細菌和古細菌的適應性免疫系統,用以抵御病毒和其他外來遺傳物質的入侵。該系統的運作分為三個主要階段:間隔區序列的獲取、CRISPR RNA(crRNA)的加工成熟以及對外源核酸的干擾。其中,crRNA的成熟是CRISPR效應復合體發揮功能的必要條件,涉及到對前體crRNA(pre-crRNA)的重復區(Repeat)和間隔區(Spacer)序列的加工。此前的研究表明,在II型CRISPR-Cas系統中,crRNA的repeat區序列與另一小RNA分子tracrRNA配對后,由RNase III酶進行切割;而在V型系統中,CRISPR-Cas效應蛋白能夠直接加工pre-crRNA的repeat區。然而,對于spacer區是如何被加工仍未得到闡明。

在該研究中,團隊成員首先發現,在體外條件下,未加工成熟的spacer區顯著降低了V型CRISPR-Cas12a系統的順式和反式切割活性,這表明pre-crRNA中spacer區的加工成熟對Cas12a的活性至關重要。既往研究表明,Cas12a通過其WED結構域對pre-crRNA的repeat區進行加工,但在體外實驗中,Cas12a對spacer區并沒有表現出明顯的切割作用。鑒于靶標DNA(target DNA)可以激活Cas12a對非靶標ssDNA的反式切割,研究人員進一步探討了這種反式切割活性是否參與了spacer區的加工成熟。實驗結果顯示,target DNA確實可以在體外激活Cas12a的RuvC結構域來加工pre-crRNA的spacer區域。此外,團隊成員也在其他V型CRISPR-Cas系統成員,如Cas12b、Cas12i和Cas12j,以及II型CRISPR-Cas9中觀察到了這一現象。與Cas12a稍不同,Cas9僅在單鏈靶標DNA存在的情況下才會啟動對pre-crRNA的spacer區的反式切割,且Cas9的HNH和RuvC結構域對于pre-crRNA的反式切割都是必需的。為了驗證這一加工過程在體內是否同樣發生,研究人員使用大腸桿菌異源表達系統來模擬體內條件,用于觀察CRISPR-Cas12a在體內結合target DNA后對pre-crRNA的反式切割情況。通過Northern blot和small RNA測序實驗,研究人員證實了CRISPR-Cas12a系統在體內存在target DNA且RuvC催化結構域完整的情況下,其pre-crRNA間隔區會被進一步加工。為了深入了解target DNA如何激活II型和V型CRISPR-Cas效應蛋白反式切割pre-crRNA過程,研究人員解析了一系列Cas12a和Cas9與target DNA及crRNA的復合物晶體結構。通過比較分析,提出了基于crRNA種子序列的初始靶標核酸識別機制,以及構象重排依賴的RuvC核酸酶結構域激活機制。


基于上述發現,團隊開發了一種基于Cas12a的新型核酸檢測平臺—PDCD(Pre-crRNA-dependent Cleavage Detection)。這一檢測方法通過將熒光基團及淬滅基團直接結合在pre-crRNA間隔區切割位點的兩側,利用Cas12a結合靶標核酸后激活的pre-crRNA反式切割活性,使得熒光基團遠離淬滅基團從而釋放出可檢測熒光信號,實現對DNA的靈敏檢測。利用該平臺,團隊成功實現了對猴痘病毒和SARS-CoV-2病毒的高特異性、高靈敏度的簡單快速檢測,展示了該技術在分子診斷領域的應用潛力。

本網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轉載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

相關閱讀
最新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