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打太極可以控制帕金森病的癥狀打太極可以控制帕金森病的癥狀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23-10-26 16:28 太極拳是一種源遠流長的中國傳統武術,可以幫助人們強身健體、修身養性。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的一項研究顯示,太極拳也許可在數年內控制帕金森病的癥狀和并發癥。 這篇題為“Effect of long-term Tai Chi training on Parkinson’s disease: a 3.5-year follow-up cohort study”的論文于10月24日發表在《Journal of Neurology Neurosurgery & Psychiatry》雜志上。 帕金森病(PD)是一種緩慢進展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其特征是行動遲緩、靜止性震顫以及肌肉僵硬和不靈活。它也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神經系統疾病,預計到2030年,僅中國的患病人數就將達到近500萬。 到目前為止,帕金森病還沒有治愈方法,雖然藥物可以改善臨床癥狀,但它們并不能治療這種疾病的所有表現。研究人員解釋說,目前也沒有證據表明它們會延緩疾病的發展。 之前發表的研究表明,太極拳在短期內緩解了帕金森病的癥狀,但這種改善是否能長期持續尚不清楚。為了找到答案,研究人員從2016年1月到2021年6月對兩組帕金森病患者進行了五年多的監測。 一組(太極組)包含147名患者,他們每周練習兩次太極拳,每次一小時,并通過課程來提高他們的技術。另一組(對照組)含187名患者,他們繼續進行標準治療,但不練習太極拳。 在監測期開始時,研究人員對所有參與者的疾病嚴重程度進行了正式評估,隨后在2019年11月、2020年10月和2021年6月監測疾病進展,包括藥物需求的增加。 此外,他們還使用有效的量表來追蹤運動程度及其他癥狀,比如自主神經系統功能(包括排便、泌尿和心血管問題);情緒、睡眠質量與認知能力;以及并發癥的發生率,比如運動障礙、肌張力障礙、對藥物治療的反應性隨時間下降、輕度認知障礙和幻覺。 兩組患者在疾病嚴重程度、用藥情況、性別、年齡和受教育程度上類似。 通過三個有效量表來評估總體癥狀、運動和平衡,研究人員發現,太極組在所有監測點的疾病進展都較慢。對照組中需要增加藥物治療的患者數量也明顯高于太極組:2019年為83.5%,2020年略高于96%,而太極組分別為71%和87.5%。 太極組的認知功能及其他非運動癥狀惡化得更慢,而睡眠和生活質量持續改善。此外,太極組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運動障礙1.4% vs 7.5%;肌張力障礙0% vs 1.6%;幻覺0% vs略高于2%;輕度認知障礙3% vs 10%。 跌倒、頭暈和背痛是參與者報告的三種不良事件,但太極組的這些事件發生率明顯較低。雖然有23人骨折(太極組6人和對照組17人),但這些都是在日常生活中發生的。 研究人員認為,這是一項觀察性研究,因此無法確定因果關系。他們也承認,參與研究的人數相對較少,而且并不是隨機分配到各個小組的。 不過他們得出結論:“我們的研究表明,太極拳對帕金森病有長期的有益作用,表明它對運動和非運動癥狀,特別是步態、平衡、自主神經癥狀和認知能力,都有潛在的疾病改善作用。” 他們補充說:“隨著時間的推移,帕金森病的運動功能和非運動癥狀會逐漸惡化,導致殘疾并影響生活質量。這種對[疾病]的長期有益作用可以延長無殘疾的時間,從而提高生活質量,減輕護理人員的負擔,并減少藥物用量。”
本網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轉載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