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睡眠不足危害大!亞洲人睡得晚、睡眠時間短、睡眠質量也差!

,睡眠不足危害大!亞洲人睡得晚、睡眠時間短、睡眠質量也差!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23-09-21 16:38

《中國睡眠研究報告2023》顯示,2022年中國民眾每晚平均睡眠僅僅為7.4小時,而7小時睡眠對于忙碌的打工人來說已經算睡眠KPI達標了。好不容易挨到了周末,本來應該是一家人放松娛樂的日子,卻總忍不住打開筆記本工作?亦或忙著應對學業、忙著處理人情世故、忙著照顧孩子家庭、忙著在虛擬網絡里暢游?本來應該讓疲憊的身體得到休息,解放心靈、釋放壓力的周末,也成為了不那么輕松的一天。

近日,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睡眠與認知中心的研究人員與芬蘭Oura Health Oy公司合作,在Sleep Medicine雜志發表了最新研究[1],結果顯示,通過分析來自22萬Oura Ring用戶平均每人242晚的睡眠數據,亞洲人不僅睡得晚、睡眠時間短,睡眠質量也低于世界其他地區的人。而且亞洲人工作日睡眠變化更大,但在周末時不會延長睡眠時間,歐洲人周末的睡眠時間比亞洲人長,不同國家在一周內睡眠變化方面的差異值得進一步關注。

研究者指出,除了睡眠時長外,關于什么是標準睡眠的概念,特別是在睡眠如何應對挑戰方面,受到的關注較少。此外,大多數睡眠研究都是在美國和西歐進行的,世界各地人們睡眠方式的差異以及他們如何應對睡眠不足是一個值得研究的重要領域。

基于此,研究人員分析了從 50 個國家約 22萬名可穿戴設備用戶那里獲得超過 35 萬次夜間睡眠的睡眠測量,平均每個人貢獻了大約242個晚上的數據。并使用多元回歸來評估居住國對睡眠時長、睡眠時間、睡眠效率、工作日睡眠變異性、周末睡眠延長和社交時差的影響。

基本睡眠的特征,包括睡眠開始時間(SOT)、清醒時間(WT)、總睡眠時間(TST)、睡眠中期時間(MST)、睡眠開始潛伏期(SOL)、睡眠開始后清醒時間(WASO)、臥床時間(TIB)和睡眠效率(SE=(TST/TIB)*100)。

工作日睡眠變異性,通過計算一周內四到五次每日測量的標準差得到,然后將這些每周測量的變異性平均起來,得出全年工作日總體變異性的估計值。

研究表明,亞洲人的睡眠時間比世界其他地區的人少了大約45分鐘,亞洲人也往往比歐洲人睡得晚,而歐洲人又比北美和大洋洲的人睡得晚。醒來時間也出現了類似的模式,也就是說,亞洲和歐洲的人比北美和大洋洲的人醒的也晚。數據還顯示睡眠效率SE和國家之間存在關聯,效應大小表明,性別和國家對SE的影響**。SE的跨國范圍為3.21%,從斯洛伐克的87.37%到日本的84.16%,而女性SE(87.41%)比男性(84.94%)高2.47%。

進一步研究表明,較短的睡眠與較低的SE有關。在國家層面上,睡眠時間最短的國家也是睡眠質量最低的國家。其原因可能是那些可能導致睡眠不足的因素(例如,次優睡眠環境、護理、生活壓力源、疾病)也可能導致睡眠中斷和睡眠效率降低。

周末和工作日的睡眠差異方面,一般來說,人們在周末的睡眠時間比工作日長 5-25 分鐘,具體取決于他們所在的國家;人們在周末晚睡15-35分鐘,晚醒30-60分鐘。

在工作日總睡眠時間TST、性別、年齡、年齡和國家(及其雙向交互作用)預測周末/工作日TST差異的模型中,工作日TST對周末TST差異的影響**,負回歸系數表明較短的工作日TST與較長的周末睡眠延長有關,提示周末多睡可能確實反映了補覺。然而,也存在國家的影響,這表明即使在考慮了工作日睡眠時間的影響之后,國家層面對周末睡眠行為也有顯著作用。

不僅周末和工作日的睡眠方式有所不同,工作日的睡眠時間和睡眠時長也有很大的差異。不同國家的工作日睡眠開始時間SOT、清醒時間WT和總睡眠時間TST的變化顯示,一般來說,亞洲人在工作日睡眠時間和睡眠時長方面表現出更高的變異性,而歐洲和大洋洲人表現出最小的工作日睡眠變異性,北美介于兩者之間。效應大小表明,在個人和國家層面,工作日TST變異性與工作日TST呈顯著負相關,表明睡眠時間的高變異性與較短的睡眠有關。

綜上所述,在全球范圍內,亞洲人整體睡眠狀況較差,表現為夜間睡眠時間較短,開始時間較晚。并且睡眠效率較低,工作日睡眠變異性較高。值得注意的是,很多研究表明,睡眠不良對健康具有巨大負面影響,再勤勞也得好好睡覺呀!

近日,一項研究[2]表明,通過建立對氯苯丙氨酸(PCPA)誘導的認知功能受損的失眠小鼠模型,蛋白質組學結果顯示,PCPA小鼠海馬體中164種蛋白質的表達發生顯著改變。研究者進一步在潛在標志物中鑒定關鍵調節因子,發現促多肽(Ptn)的表達與認知功能顯著相關,表明Ptn介導睡眠不足誘導的認知障礙。并且,Ptn在小鼠海馬體中受到遺傳反式調節,并與人類全基因組關聯研究中的神經退行性疾病有關,提示我們,睡眠不足與認知障礙密切相關!

另外一項基于中國健康與退休CHARLS縱向調查的研究[3],發現在睡眠時間小于7小時的參與者和睡眠軌跡穩定在較短時間的女性中,觀察到癌癥發病率升高的風險。較短的夜晚和總睡眠時間都與癌癥的高風險相關,但因性別而異。

因此,關注睡眠健康刻不容緩!愿你我都能真正卸下一天的疲倦,好好睡覺,吃嘛嘛香,堅持運動,這應該是成年人最**的養生了吧。

參考文獻:

[1]Willoughby AR, Alikhani I, Karsikas M et al.   Country differences in nocturnal sleep variability: Observations from a large-scale, long-term sleep wearable study. Sleep Med. 2023 Aug 10;110:155-165.

[2]Zhou Y, Li H, Liu X, et al. The Combination of Quantitative Proteomics and Systems Genetics Analysis Reveals that PTN Is Associated with Sleep-Loss-Induced Cognitive Impairment. J Proteome Res. 2023 Sep 1;22(9):2936-2949.

[3]Ning D, Fang Y, Zhang W. Association of habitual sleep duration and its trajectory with the risk of cancer according to sex and body mass index in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Cancer. 2023 Jul 11.

本網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轉載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


相關閱讀
最新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