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開發出更安全的基因編輯技術NICER更安全的基因編輯技術NICER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23-09-20 16:33 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的出現讓研究人員能夠精準地改變生物體DNA,從而修復那些導致遺傳疾病的突變。然而,它的治療應用受到限制,因為DNA雙鏈斷裂和外源DNA的隨機插入可能會導致非預期的基因組改變。 最近,日本大阪大學領導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新的基因編輯技術,它與CRISPR/Cas9一樣高效,同時還能大大減少這些非預期的突變。這種新技術名為NICER,它利用切口酶(nickase)在單條DNA鏈上產生多個小切口。 這篇題為“Inducing multiple nicks promotes interhomolog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to correct heterozygous mutations in somatic cells”的論文于9月15日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上。 傳統的CRISPR/Cas9編輯技術使用了向導RNA(gRNA)和Cas9酶。向導RNA靶定DNA的特定部分,Cas9酶在該位置啟動雙鏈DNA結構的斷裂。這種雙鏈斷裂是引發DNA變化的關鍵。然而,細胞對雙鏈斷裂的修復可能導致非預期的DNA突變,以及外源DNA整合到人類基因組中,這引發了對CRISPR/Cas9技術臨床安全性的擔憂。 為了**限度減少這些非預期突變,研究人員研究了Cas9切口酶的應用,Cas9切口酶在DNA中產生單鏈斷裂或“缺口”,通常在不引起突變的情況下進行修復。 文章**作者、大阪大學醫學系研究科的Akiko Tomita表示:“基因組中的每條染色體都有一個‘同源’副本。對于雜合突變(也就是突變出現在一條染色體上,而不出現在同源副本上),NICER技術可以未突變的同源染色體作為模板進行修復。” 在初步實驗中,研究小組使用了人類淋巴母細胞,其TK1基因攜帶已知的雜合突變。他們用切口酶處理這些細胞,當TK1區域產生單個切口時,TK1活性的恢復率很低。然而,當切口酶在兩條同源染色體上的該區域誘導多個切口時,通過激活細胞修復機制,基因校正的效率提高了約17倍。這一過程部分依賴于BRCA1和BRCA2。 通訊作者Shinichiro Nakada稱:“進一步的基因組分析表明,NICER技術很少引起脫靶突變。我們很高興地發現,NICER在涉及雜合突變的遺傳病細胞中恢復了致病基因的表達。” 由于NICER方法不涉及DNA雙鏈斷裂或外源DNA的使用,因此該技術似乎是傳統CRISPR/Cas9方法的安全替代方案。這項研究為基因組編輯技術提供了新的視角,拓寬了CRISPR/Cas9介導的基因編輯的潛在臨床應用。
本網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轉載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