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揭示腸癌DNA甲基化調控的新機制

新研究揭示腸癌DNA甲基化調控的新機制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23-09-05 15:05

近日,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鄭輝團隊在Cell Death and Disease期刊發表了題為“Nuclear localization of TET2 requires β-catenin activation and correlates with favourable prognosis in colorectal cancer”的研究成果,揭示了β-catenin的激活促進TET2核轉位并與腸癌的良好預后密切相關。

DNA去甲基化酶TET2調控DNA甲基化狀態中發揮重要作用。在血液腫瘤中,TET2具有高頻的基因突變,導致其活性丟失,但在腸癌等實體腫瘤中,TET2的失活形式和機制還不清楚。

該研究首先揭示了TET2在腸癌中的活性異常,主要表現為核定位丟失和DNA去甲基化活性下降,在組織切片染色分析中發現TET2核定位與病人良好預后密切相關。進一步研究發現,WNT通路關鍵蛋白β-cateninTET2的關鍵結合蛋白,β-catenin激活促進TET2入核并發揮DNA去甲基化作用。由于多項研究表明,維生素C具有促進TET2活性的作用,該研究通過體內外實驗還發現,將β-catenin激活劑和維生素C聯用可以在較低的維生素C濃度下實現腫瘤生長的顯著抑制,這一現象在TET2敲除后消失。

該研究揭示了在實體瘤中,TET2的失活形式主要表現為核定位丟失,與血液腫瘤的高頻突變具有顯著差異。這一研究不僅豐富了TET2的活性調控機制,也為腸癌治療提供新的靶點。此外,本研究展示的以β-catenin激活劑和維生素C 聯用的抗腫瘤用藥方案具有潛在的臨床應用價值。

廣州健康院李長朋、何靜彩、孟斐以及王付卉為論文的共同**作者。廣州健康院鄭輝研究員、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買世娟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該研究成果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


本網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轉載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


相關閱讀
最新動態